在防爆预制舱维护过程中,需要注意哪些问题
发布时间:2025-09-22 15:03:43浏览次数:
在防爆预制舱的维护过程中,需从设备检查、环境控制、操作规范及人员管理四大维度构建安全体系,防爆预制舱的特殊性要求每个环节均需执行高于普通设备的标准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一、设备检查:分层级、分类型维护防爆性能
防爆预制舱的防爆性能依赖于电气设备的完整性,需根据设备类型制定差异化检查方案:
- 隔爆型设备(如电机、接线盒):每月检查接合面缝隙(≤0.2mm)及螺栓紧固度,腐蚀环境需缩短至每周1次。例如,某煤矿因接线盒盖螺丝松动导致接合面缝隙扩大至0.5mm,内部短路引发甲烷爆炸,事故证明缝隙超标是防爆失效的主因。
- 增安型设备(如变压器):每月监测运行温度(需低于可燃物点燃温度100℃以上),每半年检查绝缘电阻(常温下≥1MΩ)。某化肥厂增安型电机因绕组积氨气结晶导致温度异常升高15℃,及时清理后避免绝缘老化,体现了温度监控的重要性。
- 本质安全型设备(如传感器):每3个月检查线路绝缘层及接头,用万用表测回路电阻(≤10Ω)。移动设备(如手持终端)需每次使用前检查,防止导线破损引发能量异常。
正压型设备(如分析室):每日开机前检查气压(50-100Pa)及气源清洁度,每周校准压力监测装置。人为降低气压测试报警装置,需确保30秒内触发断电,防止气压不足导致防护失效。
二、环境控制:阻断外部风险源
防爆预制舱的环境适应性是其核心优势,但需通过技术手段强化防护:
- 防腐蚀:舱体外部防腐漆需定期修补(每年1次),采用环氧富锌底漆+聚氨酯面漆组合,防腐年限可延长至15年。舱内金属部件(如支架、接线盒)需涂防锈油,避免盐雾或化学气体腐蚀。
- 防粉尘与进水:检查电缆引入口密封圈与电缆、引入口内壁的间隙,确保无粉尘堆积或进水风险。某化工厂因密封圈老化导致粉尘进入增安型设备,引发短路爆炸,凸显密封维护的必要性。
- 防机械损伤:禁止在舱体周围堆放杂物,避免车辆碰撞或重物挤压。吊装时需使用舱体底部吊杠,通过塞尺测量吊带平衡度,防止舱体倾斜导致内部设备移位。
三、操作规范:严格遵循安全流程
防爆预制舱的维护需执行标准化操作,避免人为失误引发事故:
- 断电与接地:维护前必须切断所有电源,用便携式可燃警报器检测环境气体浓度,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。拆卸电源箱、接线盒等部件时,需先断开输入输出连接,包括中性导线,并留出足够时间(通常30分钟)使表面温度或储存电能衰减至安全水平。
- 防静电措施:清洁非金属外壳时需使用防静电布,避免产生火花。操作人员需穿戴防静电服、防毒面具,禁止携带打火机等火源进入舱内。
应急处理:舱内配置推杆式紧急逃生门锁,发生危险时3秒内可开启。若门关闭,需通过向外推驾驶室内的门推杆逃生,确保人身安全。
四、人员管理:专业化培训与记录追溯
防爆预制舱的维护质量取决于人员素质,需建立培训与记录体系:
- 专业培训:维护人员需接受防爆原理、设备结构、安装实践及法规标准的培训,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。例如,某电力公司要求运维人员每半年参加实操考核,合格率需达100%,否则需重新培训。
- 标识与记录:所有设备需贴防爆标识(如Ex d、Ex i)及设备编号,维护时记录检查时间、数据及处理结果。例如,维护台账中需注明“2024.5.10隔爆接线盒缝隙0.08mm,正常”,便于问题追溯。
- 报废管理:报废设备需拆除防爆部件(如隔爆外壳),避免流入市场被违规使用。某企业因未拆除报废设备的防爆外壳,导致其被用于非防爆场景,引发爆炸事故,教训深刻。
本文章由西安集装箱整理发布:https://www.xajicheng.com/